为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
——安徽省六安市政协助力服务“三地一区”建设
《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8期)
陈家本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王沪宁主席强调,“我们要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扎实做好‘四个凝聚’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担负起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安徽省六安市政协自觉把服务和助力现代化建设作为工作主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地方工作大局和发展重点,聚焦把六安打造成“合六同城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大别山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高质量协商、高水平建言服务推动六安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谋划推进合六同城化。合肥与六安地域相连、人文相亲、饮水同源,两市一体同城发展一直是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合六同城化从省级层面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新阶段实现新发展,需要更广泛地凝心聚力。市政协紧盯“合六同城化是六安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在市委支持下,将“加强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合六同城化”列为2024年度政协协商的首位议题,在历时6个月的调研考察、对比研究和多方论证基础上召开资政会,来自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合肥市政协、合肥产业研究院、安徽迎驾集团等35名委员和行业专家到会建言献策,从不同视野折射出社会各界加快合六同城化发展的热切期盼和助力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火花。“推进合六同城化是六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市政协以此为题资政建言,对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提供了有益参考。”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大会发言,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多件资政材料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建议并转化为决策依据和施策举措。
二、深入开展产业发展方向研究。产业发展方向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既关乎现状,更关乎未来,对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既有战略层面的前导指引意义,又有战术层面的聚合修正作用。六安市政协立足全市“十四五”目标任务和阶段发展重点,对标“开放式研究、学理性解题、方案级建议”要求,围绕“加强产业发展方向研究,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分析市域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借鉴同类地区经验,提出“强化产业中长期布局意识,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科创产业布局重点,用好用足国家利好政策叠加机遇”“强化产业发展定力,在优势产业中选择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潜力产业中选择先导产业,在优先发展产业中选择先行产业和未来产业”等13个方面建议。“市政协的这次协商活动有深度、有见地,既摸清了各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也学习借鉴了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既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加强发展方向研究的迫切性,也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相关单位及县区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时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这样评价。
三、助力打好“农”字牌。六安是农业资源大市,盛产110多种农副产品,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994个,居全省第二。如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与沪六对口合作政策机遇,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亟待提升的发展重点。市政协组织力量摸家底、找短板、听意见、作对比、广商量,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与政府及工作部门进行对口协商,提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先行入沪”“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全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业融合”“实施品牌塑造,持续加强监管”等12条具体建议,主要观点和建议被纳入全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工作措施,有力推动六安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融入长三角发展的市场优势。
四、推动市域特质资源产业转化。六安是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的封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八百里大别山孕育出优良的生态环境……这些包含六安元素的特质资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交融重组,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市政协先后就“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六安文庙展陈方案”“发展民宿经济”“六安红色基因传承”“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等议题进行专题协商、界别视察、专项调研、文史编撰。2023年,市政协应邀参加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的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并作“传承皋陶文化”主题演讲。2024年,市政协在“用好特质资源,打造长三角康养基地”专题协商会上,以“融长入圈”的开放视野,深入分析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系统普查康养资源、确定产业化目标、谋划项目布局、塑造文史地标、一体推进全域文旅等25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加快市域特质资源活化转化步伐。
五、持续服务绿色生态发展。绿色是六安最大的优势,也是六安的发展成色。市政协自觉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到政协履职全过程,全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坚持协商式监督定位,制定《市政协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委员连续四年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监督性调研,推动环境问题整改到位见效。主席会议成员连续五次集体视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盯城乡重要生态环境节点提出视察建议。近年来,市政协参加单位和各界委员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就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提升等领域提出意见建议2600多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六安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六安市政协将一如既往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持续为六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 (作者:安徽省六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