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要闻 > 媒体关注

人民政协报:安徽六安市政协:既有短期纾困,又有长效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5 16:48来源:人民政协报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本报讯 “真没想到景区能建到咱家门口!”冬日里,艳阳高照。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棠树乡八里村村民徐昌棋望着正在清淤的小官塘,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这是一个农旅融合项目。在现代农业、和美乡村、文旅融合“三位一体”的思路下,六安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科学规划建设了这个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成后将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从大别山巅到淠水河畔、从沿淮平原到江淮丘陵,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着眼于“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重大课题,推动构建“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机制,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四五”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累计提交相关提案32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11件、形成大会发言106件。

市政协创新建立“首位提案﹢重点协商”工作机制,将“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确立为持续性履职主题,《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皖西粮仓”》等重点提案纳入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项目。同步构建“发现问题—专题协商—跟踪落实”的协商闭环机制,围绕过渡期政策衔接、防返贫监测等关键环节,组织各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论证,推动形成制度性成果10余项。

在此过程中,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理念,聚焦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开展精准帮扶,既着力破解民生痛点堵点,更注重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市县(区)政协通过联动实施45个产业振兴项目、组织183场次巡回医疗义诊、开展1600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对200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帮扶等务实举措,切实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形成短期纾困与长效发展相结合的民生服务格局。

在金寨县朱堂村,政协委员企业牵头发展的夏秋茶(黄大茶)项目带动周边茶农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裕安区政协委员帮助成立“幸福淘购”电商平台,助销农产品超亿元……

五载耕耘,成果芬芳。如今的六安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市各级政协组织信心满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结合“十五五”规划实施,聚焦乡村发展新需求,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发出更多政协“好声音”,传递更多委员“正能量”。(陆协研)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