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石斛属兰科石斛属植物,主产六安霍山、金寨等地的“山谷、水旁、石上”,是皖西大别山区珍稀濒危道地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被列为药材石斛中的上品,素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由于无限制地采收,到民国时期霍山石斛已经难觅踪迹,寥若晨星。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霍山石斛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合作努力,霍山石斛获得重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霍山石斛生产带动数万人就业,成为本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总体来看,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经历了野生种源保护、种子种苗繁育、规模化栽培与产地加工等三个重要阶段,产业发展同时伴随相关基础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一、霍山石斛产业基本情况
2021年,市“一谷一带”办对“西山药库”范围内的中药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其中霍山石斛统计数据如下:
2021年底六安市霍山石斛种植情况统计表
产地 |
面积/亩 |
产量/吨 |
产值/万元 |
金寨 |
1600 |
200 |
8000 |
霍山 |
12000 |
350 |
350000 |
舒城 |
160 |
10 |
300 |
金安 |
30 |
9 |
90 |
截至2021年底,霍山石斛总种植面积1.38万亩,产量569吨,产值35.84亿元(含鲜条、花和枫斗)。
二、产业发展主要成绩
(一)建成霍山石斛种质资源圃,保护野生种质资源
1.2008年,皖西学院与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在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建立霍山石斛种苗繁育示范基地。皖西学院牵头研制并经归口上报发布了系列安徽省地方标准:《霍山石斛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367-2015)、《霍山石斛原种保护技术规程》(DB34/T 2940-2017)、《霍山石斛基原植物鉴定技术规程》(DB34/T 3153-2018),确保霍山石斛的种源纯正。在皖西学院、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及企业,建成霍山石斛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具有年繁育霍山石斛种苗4亿株的能力。皖西学院牵头研制并经归口上报发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霍山石斛种苗繁育技术规程》(LY/T 2449-2015)。
2.中国中药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与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在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建成占地近200亩的霍山石斛种质资源圃,保存野生霍山石斛种质资源及基因库。
(二)选育优良性状霍山石斛新品种,创新种质基因库
在皖西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共同参与下,联合优势企业选育霍山石斛1号、霍山石斛2号、霍山石斛3号、霍山石斛4号、九仙尊1号、九仙尊2号等新品种,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保障。
(三)规范栽培技术,为生产高品质霍山石斛提供保障
九仙尊、天下泽雨、长冲中药材、中国中药、安徽大别山霍斛科技等优势企业,建成大棚种植5000余亩、林下仿野生种植7000余亩,每年可为市场提供霍山石斛鲜条500余吨。同时,皖西学院牵头研制并经归口上报发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霍山石斛栽培技术规程》(LY/T 2448-2015)。
(四)研制生产系列高值化石斛产品,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皖西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霍山石斛加工业取得显著进步。研发生产了霍山石斛清养颗粒、霍山石斛浸膏、石斛干花、汉方令石斛复方饮品、石斛面膜、石斛牙膏等系列高值化康养产品,初步建立霍山石斛系列康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皖西学院牵头研制并经归口上报发布《霍山石斛鲜条加工技术规程》(DB34/T 2941-2017)、《霍山石斛枫斗加工技术规程》(DB34/T 2426-2015)、《霍山石斛花干制技术规程》(DB34/T 2936-2017)、《霍山石斛枫斗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B34/T 2938-2017)等地方标准,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霍山石斛正式载入2020版《中国药典》,确立药材身份
(六)2019年发布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霍山石斛茎(人工种植)》,确立食材身份
(七)皖西学院构建了霍山石斛基因精细图谱,挖掘功能基因
总体来看,霍山石斛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有霍山石斛相关生产经营主体近10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建成1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获得4个石斛类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品牌,1个国家级驰名商标,27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并经归口上报发布全产业链技术标准15个,涉及霍山石斛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生产批准文号4个。霍山石斛正式载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与此同时,2020年5月,霍山石斛荣登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2021年霍山县获批筹建“霍山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三、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一)“五缺”是制约霍山石斛产业做大做强的最大瓶颈。一缺霍山石斛药物开发的战略谋划;二缺系统的基础研究;三缺大的研发投入;四缺真正的拳头产品;五缺大的开发企业。
(二)霍山石斛的种源纯正性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导致目前各公司的霍山石斛植株在性状、品质上差异悬殊。
(三)部分种植业主为了追求产量,随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出现农药残留,导致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四)霍山石斛“久服厚肠胃”“定志除惊”功效因子有待明确,药理药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霍山石斛药食身份均已解决,但其高值化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仍然是短板,不能带动一产发展,也不能有效促进康养等三产发展。
四、破解产业瓶颈的对策
(一)针对“五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二)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推进霍山石斛分类发展。以霍山石斛产业“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推进霍山石斛“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信息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集约化、管理法制化”;建立霍山石斛野生资源保护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根据霍山石斛设施栽培、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推动霍山石斛食品、药食同源、药品、非药其他产品等四种身份的分类发展战略,合理划分霍山石斛四种身份的界限,阐明四种身份的划分依据和科学内涵,为霍山石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开展霍山石斛核心功效研究,明确其功能因子与药理药效。依托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引进皖西学院大别山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组建团队,在完成霍山石斛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联合南京大学、江苏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高校以及九仙尊等地方优势企业,开展关键技术难题科技攻关,挖掘功能基因,明晰功效成分,明确药效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四)依据四种身份精准实施产业分类发展路径。以定向培育符合食用、药食同源、药用的霍山石斛新品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优质种苗,差异化栽培措施生产不同用途石斛满足市场和临床需求。先入为主、主动作为,开发“食字号”产品;立即行动、梯次研发,申报“健字号”产品;内培外引、长线投资,研发“药准字号”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发展,研发以霍山石斛为主要原料的“妆字号”产品,切实构建霍山石斛大健康细分产品库。具体来说:一是研发生产具有护肝、抗癌等“国药准字号”产品。二是研制生产具有护肝、厚肠胃等功效的“食字号”颗粒剂、饮液等产品。三是布局“健字号”产品研发。师从名老中医,挖掘配方,开展配方论证、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完成中试生产、申报省和国家卫健委,为石斛产业化的后续发展奠定厚实基础。四是在“健字号”研究的基础上,与中医院合作,布局霍山石斛院内制剂及“国药准字号”产品研发,开展配方论证、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研究、毒理研究、临床验证,完成中试生产。在获批院内制剂基础上,再报省、国家卫健委,提升霍山石斛产业发展质量。五是开展“妆字号”产品研发,以霍山石斛为原料研制生产化妆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上市销售,进一步丰富霍山石斛高值化产品。
通过以上措施,以强大的二产带动一产,主动融合三产,打造霍山石斛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体系。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