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民宗委反映:毛坦厂明清老街,是皖西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老街。2007年10月,毛坦厂镇被批准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街位于该镇核心区,其雏形成于元代,主形成于清代,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北古街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明清民居建设的珍贵实物资料。
现保存的老街长1320米,宽3.7-5.3米,老街共有房屋950多间,建筑面积61547平方米,古建筑13684平方米,总户数637户,居住人口4568人,其中临街房屋有750多间,现有住户400多户。老街有明代的五柱排山出廊房、清代的大驮小重梁风火山房、民国的人字木架房,为清一色青砖、灰瓦白墙、天井院、防火墙的徽派建筑,老街街面为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铺面585间,多数为前店后坊带住宅。
目前,已针对老街保护编制了老街规划、保护修复方案。毛坦厂镇先后筹资2000余万元,先后修缮了老街外侧立面、河南会馆,复建西闸门和东闸门。对老街下街头290多米实施街面铺装工程,涉及雨污管网、消防管网、自来水管网、强弱电管网以及街面恢复等工程。
但是,老街保护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依法保护缺失。老街的保护工作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在老街的保护、开发、管理方面存在难度。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老街中有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管部门较多,维修保护干预较多,需多部门审批,机制不够顺畅。
三是保护资金缺乏。老街面临着历史文物保护、公房维修以及道路、线路、给排水、供电、消防、公厕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老街保护的瓶颈。
四是安全隐患较大。老街基础设施和房屋年久失修,房屋均有百年以上历史,多为木结构,许多房屋已成危房(危房902间,占总房屋的95%,其中已倒塌房屋84间),影响居民生活安全。老街用电线路老化,消防通道不畅,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立法保护。明清老街是毛坦厂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区域,是古镇韵味、厚重历史的集中体现,应对历史文化名镇及名街的保护利用进行立法,可借鉴黄山屯溪老街保护工作经验,做到有法可依。
二是加大保护开发指导力度。成立省级层面专家库,汇集文物保护、建设规划、文化审美等方面专家智慧,为老街保护把脉开方。帮助地方政府保护老街环境风貌,制定老街保护综合方案,做好基础设施维修翻建、重点建筑修复利用、街巷恢复等保护工作,实现明清老街历史文化与居住生活相融合。
三是设立保护基金。设立省级层面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开发基金。省、市财政每年安排老街保护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资金、项目资金、民间PPP方式融资等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明清老街保护和管理所需经费有稳定来源。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设立老街保护专门组织机构,明确保护管理开发责任。将规划、公安、市场监管、文化、等多头管理转变为建设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理顺机制。同时,可成立老街保护协会,发挥协会和志愿者等作用,构建“机构+协会”共同保护管理的新机制。
五是加大文化传承和创意力度。结合老街特色,加强老街的文化创意力度,挖掘毛坦厂镇崇文尚书、民俗特色的内涵,开办楹联文化馆、书画馆以及艺术创作工作室、农家书屋,提升老街文化品味;举办经常性的文化展示活动及富有特色民俗表演活动,集聚老街人气,彰显老街文化底蕴和魅力。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