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大会发言

韩翠芝委员代表民革六安市委的发言——推动相向而行 争取向新而为 加快“十五五”时期合六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7-17 10:46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协同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特别是紧抓《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契机,主动谋划加快合六同城化发展步伐,两市在空间格局构建、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合作深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合六同城化奠定良好基础。

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规划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省市层面在合六同城化领域尚未建立“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各领域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相互衔接的规划支撑体系,缺乏统筹推进的明晰路径,在谋划空间布局、发展同城先行区等方面没有系统设计。现有的《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20—2025年)》达不到合六同城化要求,且临近规划目标期。二是产业合作需进一步协同。六安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在与合肥产业配套合作中大多处于产业链末端或低端。农业、旅游、大健康等领域合作项目较少,六安的生态优势发挥不够。两市合作园区落地项目较少,承接合肥科创优势、制造业优势的产业辐射不充分。三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合六同城化缺乏省级统筹和更高层面的目标导向,虽然两市建立了产业协作、要素共享等专项工作组,但沟通交流和任务落实等方面还有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我市上下凝心聚力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更好谋划推动合六同城化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不仅事关全局、而且十分迫切。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拓宽合作广度。目前两市“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已启动,紧抓《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在突出《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全局性、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基础上,争取把《合六同城化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上日程,并共同编制合六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十五五”专项规划。开展合六国土空间专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合肥辐射效应和六安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跨界区域合作,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合六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把两市毗邻区域建设发展纳入规划前期实施的重要内容,推动高水平打造同城化先行区,为合六全域同城化树立示范。

二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协同,延展合作深度。加快合六两地合作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强化产业用地供给,保障产业飞地用地空间,为合作园区项目落地提供规划依据和空间支撑,推动产业深度合作。围绕合肥主导产业和头部企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重点在新能源、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强化配套,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可靠有效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立足我市特色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大健康、都市农业等特色产业,建设面向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的文旅康养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三是进一步构建保障机制,增强合作力度。争取省级重视基础上,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综合协调领导机制的实体化运作,进一步细化各专项工作组任务分工,整体谋划“十五五”合六同城化目标任务,扁平化高效落实同城化议定重点事项。完善土地供应保障机制,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向同城化发展重点项目和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倾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同城化有关的考核评价结果分别纳入省委对两市、两市对所辖县区和市直单位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