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大会发言

周晓倩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六安市委的发言——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7-17 10:45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截至2023年末,我市常住人口434.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31万人、占比1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度重视改善养老民生需求,养老服务业不断得到推进发展。但社区养老高品质服务供给、机构养老结构性矛盾、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仍有短板不足。

为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型养老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筑牢“四大”保障,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在政策保障上,结合“十五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谋划,立足我市实际,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责任,平衡公益与市场、服务与专业关系,顶层设计养老服务体系并系统谋划支持政策。在资金保障上,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政策引导、政府示范、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及省项目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运营奖补、政府购买服务、助餐补贴等。在设施保障上,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现有养老设施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优化助餐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促进城乡养老设施均衡发展。在人才培育上,进一步优化市域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支持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市内各养老机构共同建立实操训练基地,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养老业发展。

二是注重“四化”建设,显著提高养老服务质效。注重服务质量标准化,加大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的规范运营管理和指导,细化服务标准,发挥社工、志愿者作用,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关爱工作。注重服务供给品牌化,倡导养老机构与家政企业合作,拓展“家政+养老”服务场景,提供助浴、助洁、助餐、助医等居家上门服务。培育本土养老机构的同时,引进外地优质或连锁服务品牌,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层次与品质。注重老年助餐多元化,构建“中心食堂+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体系,与社会餐饮企业合作设置老年助餐窗口,更好化解老人就餐难题。注重养老信息服务数字化,拓展“智慧助老”行动内涵,推进涉老政务服务“零跑腿”,开发智慧养老APP,针对性配备智能设备,以“线上监管+线下服务”构建智慧养老新模式,推进养老服务的高效精准。

三是整合“多方”力量,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做好“医卫”协同,深度联合医疗机构,开辟老年人紧急情况就医绿色通道,提升医养康养融合水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采取配建或签约合作方式,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责任医师团队网络,提供全面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老人日常健康与长慢病照护需求。拓展智慧养老平台功能,打破时空限制,开展网络视频问诊服务。做好“协会”聚力,适时成立市级养老服务及产业促进协会。吸纳养老、涉老资源搭建全市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行业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各主体间的协作共享,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做好“园区”赋能,建设市级养老产业园,通过打造集“研产销展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规划养老商品展销、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办公等板块,培育形成产业集群生态,推动养老服务与涉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多优质的养老涉老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