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采取了多项宽松货币政策,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调至历史低点,意图刺激经济、助力企业发展。但是调研发现,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之路依然艰难,亟待重视解决。
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不愿贷。一是尽管银行利息看似走低,但贷款门槛并未随之降低。严格的信用审核、繁琐的贷款流程以及较高的抵押费用,中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二是中小微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面对当前市场下行压力,他们只求生存第一,不愿承受贷款风险去扩大再生产。三是中小微企业在资产筹划能力上存在短板,对于“贷款”“债务”等企业金融行为缺乏正确预判,对最新的融资政策了解不够及时、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是银行不敢贷。一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加大,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把控更加严格。二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普遍存在“短、小、频、急”的特点,目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适应。三是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银行无法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经营和信用状况。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金融专班作用。积极发挥金融工作专班作用,有力有效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落地。一是突出直达效果,工作专班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把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给银行,便于银行及时精准对接,实现银企“无缝衔接”。二是突出快速效果,工作专班需要为金融机构把好企业融资需求第一道关,对于其推送的符合条件企业,金融机构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加快办理速度。三是突出协同效果,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状况、逃废债、抵质押等问题,对于需要办理项目前期手续的,可以特事特办、优化审批程序;对于要素不全的,可以容缺受理,企业作出信用承诺,先启动再办理。四是突出示范效果。总结经验、梳理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为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服务提供有效示范。
(二)进一步支持灵活务实贷款。一是调整优化贷款产品服务,通过发放信用贷款、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等方式,精准匹配、灵活满足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减轻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和资金周转压力。二是积极推动信贷管理流程优化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健全完善授信审批、风险可控等全流程操作规程,有效实现需求深度把握、风险全息画像、流畅高效衔接。三是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拓宽中小微企业客户覆盖面。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丰富特色化金融产品,推广主动授信等贷款模式,满足中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四是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对于无确切证据证明失职或者履职不到位的“应免尽免”,切实解除信贷人员后顾之忧。
(三)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当前实体经济经营压力大、利润较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全力支持企业降本增效。金融机构充分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及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机制,进一步压缩银行贷款环节,降低贷款中间环节成本,做到企业融资减负“应减尽减”。同时,建议政府统筹协调压缩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加强非法中介乱象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助贷、资金掮客等抬高企业融资成本、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净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动融资过程便捷高效。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