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大会发言

徐茂红委员代表市知联会的发言——发挥“西山药库”资源优势 推进“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7 10:43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六安“西山药库”中医药资源丰富,共有1866种野生药用植物、35种珍稀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霍山石斛”“金寨灵芝”“金寨茯苓”“金寨天麻”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过20万亩、年产值过百亿,中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市紧密对接“长三角”、主动融入“大合肥”,来六安旅游观光、体验生活、康养修身的游客日益增多。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 6528万人次。

但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特色产品开发不多、文化体验感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大、融合创新推广不够等问题。在普遍重视健康、追求生活品质、旅游市场旺盛的大趋势下,大别山中医药优势赋予六安文旅产业发展的独特颜值,推行“中医药+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是打通我市中医药产业和文旅产业相互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健康服务、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建立中医药养生度假村,提供定制化的养生度假套餐,通过药膳、针灸、太极、瑜伽等方式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验中医药的养生智慧。建立中医药健康养生馆,提供如中药熏蒸、针灸、拔罐、艾灸等专业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中医药养生需求。建立中医药文化长廊,在旅游景区嵌入式打造中医药文化长廊,通过壁画、雕塑、互动屏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式讲述中医药故事,展示大别山中医药文化内涵。

二是加强“中医药+文旅”产品附加值的多元转化。重视中医药健康产品的创新研发,依托现代科技和科研院所,研发符合现代人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产品,如中药功能性食品、中药保健品、中药护肤品等。重视中医药特色商品的销售,在文旅项目中设立“霍山石斛”“金寨灵芝”“漫水河百合”等中药材及其制品、中药饮片、中医药文创产品等特色商品销售区,丰富游客“后备箱”。重视中医药特色餐饮发展,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做好药膳、特色茶饮、中药糕点等特色餐饮产品供给,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体验中医药的独特功效。

三是加强“中医药+文旅”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心设计系列中医药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市域相关中医药展示场馆、名胜古迹、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等,形成畅游中医药的闭环路径。打造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定期举办中医药健康讲座、工作坊和体验课程,让中医药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打造中医药研学旅行基地,提供专业的中医药研学课程和中药材识别、中药炮制、中医诊疗方法等实践活动,丰富红绿文旅研学内容,增强大别山研学品牌吸引力。借助现代媒体的融合传播功能,通过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发布中医药文化旅游信息,通过“大别山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行业平台,让中医药文化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播。

四是加强“中医药+文旅”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发挥皖西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教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制化培养“中医药+文旅”专业人才。加大校企合作培养力度,用好用活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等职教资源,提高中医药文旅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服务技能,建立在职人员的职业提升培训体系。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