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招双引”,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我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近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存在不足
一是招引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招商人才不够,部分招商人员变动较频繁,业务能力不足,存在知识匮乏、本领恐慌现象。创新性不强,线上招商等新招商模式运用不多,线索转化率不高。招商机制衔接不畅,在跟踪项目信息、接待考察、项目推进等方面存在部分脱节,一定程度上影响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此外,引进的一些企业看似名声大、气势大、来头大,承诺的投资大,圈地面积大,但结果往往投资严重缩水、圈地占而不用,项目停滞不前、难以为继,解约困难。
二是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制约项目落地开工的土地、能耗、环评、金融等问题仍存在。尤其受用地指标趋紧、环境容量限制等因素影响,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三是优质项目引进不够。项目储备不够,尤其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大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具有龙头带动的项目不多,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有效拉动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亩均税收效益不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低,产业集聚效应不高。部分引进的项目和企业以单体形式存在,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主动服务客商的意识不强,在手续办理上,“隐形壁垒”问题依然存在。全程跟踪服务机制还不完善,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办理时间长,影响项目开工建设。主动服务、政策宣传力度与权威解读不够。服务客商的效率还不够高,对已有企业的关注度不够,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不多。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方面有待逐步改进提升。
二、几点建议
一是不断提高“双招双引”水平。牢固树立“招商决定发展、投资决定未来”意识,破除不愿招、不会招、不真招的思想。立足全市主导产业,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绘制主导产业链定向招商图谱,有针对性地进行补链延链强链固链。加强与长三角头部企业和重点高校交流对接,细化产业和人才引进名录,充分挖掘、积极对接在外乡贤,加强人力资本引培力度,为产业发展招才引智。优化完善招商工作实操指导手册,围绕产业链发展、要素资源供给、平台承载能力等内容,常态化组织提升“双招双引”能力专题培训,做好赴江浙沪跟班学习、赴上海拜师学艺工作,推动招商干部向专业化、专职化方向发展。优化招商方式,发挥省市招商系统“云平台”作用,积极推动政府招商向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转变。
二是着力破解要素制约。提升土地要素保障效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部署要求,通过争指标、调指标、挖指标和买指标等方法突破土地制约,完善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以及闲置低效土地盘活机制,扎实推进“腾笼换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继续推进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和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完善政银企同频共振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强化能源保障,统筹安排能耗煤耗指标,全面落实标准地改革、能耗双控、亩均论英雄等一系列行动,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三是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扎实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紧扣国家战略、政策导向、发展态势、特色优势产业等进行谋划,持续提升项目谋划能力。加强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会商沟通机制,围绕项目谋划、招引、落地、开工、建设、推进等各环节,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力促项目早日入库、应统尽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盯节点跟踪问效,深入一线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运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达产。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分行业细化出台契合实际的助企纾困、提振消费政策,及时兑现企业在土地、税收、资金、人才等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继续优化线上并联审批、签约即代办,推行重大项目审批提速专班服务,实现拿地即开工常态化。结合各县区产业发展基础,建强做优发展主平台,持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园区扩容提质行动,配合做好基础设施和水电气管线建设等生产生活配套,为企业和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五是延伸拓宽产业链条。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产业融合协同为方向,进一步聚焦工业主导产业,精准定位,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培育力度,拉长产业链,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推深做实我市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康养等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模式创新、研发创新、管理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成果转化率和附加值。
六是充分发挥委员作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始终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委员渠道通畅、联系广泛、人脉丰富、信息密集等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形式,挖掘各类资源,延伸招商触角,努力营造现身说法、先行示范的以商招商、以商带商浓厚氛围,积极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六安落地。鼓励企业家委员创新发展思路,用足用好市本级和各县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不断做精做优、做强做大。同时,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各位委员企业发展,努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