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934037人、占比21.26%,高于全省2.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0901人、占比16.86%,高于全省1.8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6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年来,我市积极采取举措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在协调融合发展上还存在短板。为夯实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整合城乡社区的养老资源
开展老旧小区、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增加社区、村适合老人活动的空间,完善公共区域老年人休息设施。加强群众文化产品的打造,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求。开展对老人使用手机、家用电器的指导,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水平,创建优质养老示范小区和示范村。调动老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亲朋好友的纽带作用,倡导日常互助养老。
二、科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康养中心建设,结合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延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1.生活照料。以居家服务、家庭照顾为主体,包括社区老年食堂和社区助餐点提供饮食,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乡镇在养老中心服务功能上可以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模式。
2.物质保障。组织老年食堂为行动不便老人点对点供应三餐。加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梯等设施,改建厨房、改造房门等。
3.健康服务。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上门配药。乡镇利用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等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医疗保健、慢性病随访等服务。
4.心理抚慰。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三、开展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依托“互联网+”,打造线上养老服务平台。如金安区投资近300万元,建设区级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构建了全面覆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的综合运营平台,通过平台实现涉老数据统一汇聚和涉老服务落地运营管理。设立社区养老热线电话,以家政、维修、餐饮、照护、康复团队为服务支撑,打造线下快捷、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实行全面健康管理、实施精准性老龄医疗,防范老龄医疗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完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工资待遇。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对学习养老护理专业和到养老机构工作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增加特殊津贴,增加农村养老公益岗。二级和三级医院年度应完成一定量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任务。社区和村卫生服务中心委派医生分片服务。吸纳司法矫正人员参与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
五、加大养老服务的投入
设计“三个服务清单”,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的服务由政府购买,普惠性养老服务清单由老年人支付部分费用,市场服务清单按市场定价收费。例如,上海推行长期护理险,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27项,临床护理15项,其中临床护理由专业护士完成,挂钩医院和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照护的报销比例达90%。执业护士提供的照护服务,个人自费为8元/小时,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提供的照护服务,个人自费为 6.5元/小时,养老机构照护的报销比例为85%,大大减轻了养老的经济负担,让居家养老更轻松。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