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大会发言

王燕委员代表民建六安市基层委的发言
——抓好镇村规划编制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08 15:17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镇村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理清镇村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对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国家及省级部署,我市“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得到有效推进,但从对淠河沿岸部分县区实地调研情况看,目前镇村规划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全国“三调”成果未最终核定下发,规划编制底图没有成果数据支撑;村庄布局受永久基本农田制约,部分村庄分布与村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规划实施过程中管控难度大;镇村规划受控行政区域,割裂镇村经济空间联系,并导致约束性指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区域统筹较差;镇村规划质量不高,“千村一面”,镇村发展普遍缺乏自身个性和特色等。

为此建议:

一、创新规划理念,积极适应“三农”发展新态势

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是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生存问题,而乡村振兴则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任务,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在镇村规划编制时要清醒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传统的“三农”问题已经被赋予新的目标和内涵, 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已经成为“新三农”的目标和任务。新农业将不再是单一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产业形式,而是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模式。新农民在文化和技术上对传统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与脱贫攻坚不同,乡村振兴发展的主体和客体均发生重大变化。面对镇村发展新的态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我们规划编制必须敢于创新,围绕“新三农”目标任务,确保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规划重点,不断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重点突出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在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中,与镇村空间规划最为相关的是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两方面。产业兴旺就是要调优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特色共享发展,而生态宜居就是要求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生产空间规模化标准化、农村生活空间集约化宜居化、乡村生态空间多样化景观化。在具体规划时,既要考虑乡村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环境改善提升,又要满足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收入水平以及福利状况的改善。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城乡统筹配置。拓展城市供水、公交、污水治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延伸,特别是规划建设好区域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实现城乡共建共享。三是突出多元化镇村建设投资体制的建立。镇村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作为支撑。在规划编制的同时,特别是在具体项目规划时,不能就规划论规划,纸上谈兵,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强化工作机制,确保规划高质量编制实施

基层规划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规划编制不接地气等问题一直制约着镇村规划高质量编制与实施。为此,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建议各地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驻镇规划师制度等经验和做法。建议我市学习借鉴江浙等地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加快推动建立驻镇村规划师制度。通过引导广大规划师深入基层,把情况摸透,把问题弄清,全面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所求,并就基层规划编制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美丽镇村建设、城乡景观风貌整治提升、镇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专业化的指导意见,让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决策的建议人、发展项目的把关员、规划实施的协调员,通过不断完善规划的公共参与和实施保障机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