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大会发言

崔启超委员的发言:关于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28 11:39来源:系统作者:政协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皖西白鹅远近驰名。近年来,我市将白鹅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养殖总量不够大。一是养殖技术落后。皖西白鹅集约化养殖与分散养殖并存,以散养放养为主。特别是集中养殖设施落后,饲养环境较差,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饲料转化率低,极易导致传染病暴发。二是皖西白鹅繁殖率低。皖西白鹅具有季节性繁殖习性,产蛋期短、休产期长,自然繁殖率低,难以保证全年连续饲养需要,成为大力发展皖西白鹅产业的瓶颈。

(二)基础性研究不够。虽然对皖西白鹅开展过一些基础性研究,但是在皖西白鹅选育与多方向(羽绒、产蛋、体重)杂交利用、饲养标准制订、全年鹅苗均衡供给技术集成与生产模式制定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研究。

(三)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养鹅启动资金和周转资金数额较大,而银行对养殖户支持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门槛高,成为养鹅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政府对发展皖西白鹅产业实施了一些扶持措施,但总体投入较少。

(四)产品附加值不高。受饮食习惯影响,皖西白鹅鹅肉加工大都是腌制成咸鹅,整只出售。加工粗放,技术落后、档次不高、附加值小。鹅绒深加工不够,只是局限在初级原料销售,缺乏高附加值的鹅绒服、鹅绒被等品牌产品。

为此,建议:

一要科学规划,扩大产业规模。要按照示范促产业、突出产业链的原则,对全市种鹅、商品鹅发展进行科学规划。首先,要做好点,强化服务指导,完善配套,尽快形成白鹅产业亮点。其次,要联好线,发挥产业协会作用,加强白鹅产业各个环节之间合作,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再次,要形成片,重点发展养殖大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群众投入到养殖白鹅之中。最后,要形成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形成白鹅养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白鹅经济快速发展。

二要加强基础研究。一是开展皖西白鹅育种技术研究。立足皖西白鹅绒质好、肉质好、体格较大等特点,深入开展系统选育,提高群体整齐度,培育成以羽绒用为主、肉用为辅的兼用品种。二是开展提高皖西白鹅繁殖性能研究。引进外来高繁殖性能品种,利用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的优点,与皖西白鹅杂交,培育优质高产品种。三是制定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制定标准化规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场址选择和建设规范、营养标准规范、屠宰和检疫规范等,为皖西白鹅标准化饲养、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开展“林—草—鹅—沼—草”“草—鹅—鱼—草”等生态养殖模式及粪污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建立绿色生态循环链。

三要加强政策扶持。一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加强皖西白鹅原种场、繁育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种能力。二是探索建立良种繁育与推广补贴、孵化机购置补贴制度。三是重点对种草养鹅、疫病防治、皖西白鹅食品加工研发等龙头企业予以项目资金扶持。整合资源,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四要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改变单一销售活鹅和咸鹅的现状,开展皖西白鹅休闲食品和新型鹅肉制品等研制,提升鹅肉产品附加值,提高养鹅经济效益。鼓励鹅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场)+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皖西白鹅产业档次。鼓励现有羽绒加工企业进行重组或技术改造,打造知名皖西白鹅羽绒品牌。继续举办皖西白鹅美食节,弘扬皖西白鹅文化,宣传皖西白鹅品牌。

五要加大招商力度,助推皖西白鹅产业振兴。一是引进和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推进皖西白鹅产品深加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鹅肉加工水平,努力推出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分割、冷冻包装鹅肉以及鹅肉深加工制品。开发多品种、差别化、多风味的小包装方便休闲食品。三是加快羽绒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脱毛、羽绒精分及抗菌绒、纳米绒等羽绒加工新技术,提高羽绒制品质量。通过产品深加工,把皖西白鹅产业打造成集养殖、羽绒加工、羽绒服装、市场交易等为一体的全国一流产业基地。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