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坚持上接“地方发展要事”,下连“群众有感小事”,立足基层一线,反映民情民意,架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建好阵地是发挥商量作用的第一步。民革界别瞄准基层一线,将工作室选址在金安区东市街道杏花社区——这里不仅是民革金安区支部的“党员之家”,更是2022年6月成立的新社区,居民来源多元、合作基础扎实。双方共建后,联合开展消防演练、法律宣传等活动。去年5月工作室挂牌以来,标识标牌上墙、工作流程公开,群众推门就能见委员、说诉求,已经成为民革界别特色鲜明的“履职前沿”。
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以各级政协委员为骨干,同时吸纳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和专业领域骨干。去年5月29日,针对快递驿站易燃物堆放问题,工作室组织“微商量”活动,委员们走访快递员、咨询消防专家,形成的《多措并举筑牢快递驿站“防火墙”》被市政协采纳,有效推动安全隐患整改。去年10月12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商量活动更显包容,社区的高龄老人和退休人员应邀参与,与委员、社区工作者座谈交流。工作室嵌入社区的“开门议事”模式,不仅拓宽了参与面,还从“委员看不到的角度”挖掘真问题,实现建议“精准、务实、有效”。
工作室坚持“一个主题一个方案”,目前已围绕养老托育、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等主题,先后开展调研、商量活动8次。每次活动后,工作室召开协商会梳理信息,细分角度撰写社情民意或报告,避免“撞题冲突”,确保“一次商量,多个成果”,推动成果转化。今年5月的“假期托管”主题调研中,委员们先后走访清水河学校、恒大社区,在网上发放调研问卷,调研后“头脑风暴”细分托育体系、师资力量等切口,形成《深化中小学假期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等4篇社情民意信息。
为擦亮“六安商量”品牌,工作室建立日常工作制度、登记流程,并探索“双召集人”机制,确保立场不偏、为民不走样。同时,将民革党员之家、“有法有理”社会服务与界别委员工作室结合起来,发挥法制领域委员优势,主动参与社区纠纷调解,让工作室不止于“商量”,更追求“服务”,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协作为。工作室还利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公示栏等平台“亮身份、亮成果”,让群众感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民革六安市委办公室)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