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社情民意

(2020年第65期)关于大力发展乡村“夜经济”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2-07 17:20来源:系统作者:政协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市政协委员杨精明反映: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阶段,突出特色做好产业文章仍是重中之重。如何立足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夯实乡村民俗、红色文化、农耕传统基础,对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探索发展乡村“夜经济”,做到“四个强化”六个抓好”“四个不能至关重要。

在宏观层面上,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将乡村“夜经济”纳入市“十四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各地立足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夜经济”,避免“千村一面”。二是强化政策供给。研究符合市情的乡村“夜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强化环境支撑。扎实推进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巩固“平安乡村”建设成果,加强硬件环境以及与之配套的休闲、交通等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四是强化考核监督。落实行业等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自律。

在操作层面上,一抓好夜游——重构田园夜景。依托乡村稻田、蛙鸣、花海、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以夜幕做背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打造夜间景观,诸如暗夜公园、萤火虫公园。二抓好夜娱——增强互动娱乐。设置多类型娱乐活动,如星空骑行道、篝火晚会、放孔明灯、放莲花灯、户外电影、野外烧烤等,吸引游客参与乡村夜间活动,增强娱乐性和互动体验性。三抓好夜乐——打造演艺节庆。结合本土文化和地域风情,挖掘本土的戏剧文化、特色舞蹈文化、民间技艺、历史故事等,利用乡村原生态的自然舞台,打造一批独一无二、具有本地文化色彩的展演活动,如情景表演、民俗歌舞等。四抓好夜购——发展乡村夜市。在白天街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夜间休闲体验元素,彰显风土人情和文化工艺,让游客把茶叶、土特产、竹工艺、剪纸、泥人等农特产品带回去。五抓好夜食——开辟乡村食堂。以乡村天然食材为主打,打造乡村版深夜食堂,利用地方产出的有机食材,融入地方传统工艺特色器皿,形成满足城市游客味蕾的美食基地。六抓好夜宿——体验多元住宿。设置主题民宿、木屋、集装箱、360°全景星空、温泉、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等多元化的住宿设施,融合乡村自然人文环境要素,增加创意和美学元素,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体验要求,吸引更多游客停留夜宿。

同时,发展乡村夜经济要坚持质量为先,注重四个不能一是不能完全模仿城市夜经济,要更多的表现乡村的宁静婉约和曲径通幽,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二是不能简单化为灯光经济通过精心打造把暗夜变,利用夜的,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前往寂静的偏远山村,看一眼星空,听一次虫鸣。三是不能局限于白天经济的延长,要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多重叠加,释放综合效应。四是不能粗制滥造,要注重打造品牌,突出文化品位,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