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履职 > 大会发言

罗俊荣委员代表民革六安市委的发言:关于加快发展城区及近郊历史文化旅游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28 11:36来源:系统作者:政协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城区及近郊保存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文化资源,具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由于旅游业受季节、天气等影响较大,而城区和近郊居民及游客较为集中,发展城区及近郊历史文化旅游能有效解决旅游淡季行业营收不足问题,同时也能很好地展示和传播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存在问题

(一)部分项目推进较慢。双墩王陵、东都城遗址等项目推进速度较慢,尤其是双墩王陵入选“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足以与马王堆汉墓媲美,本应成为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亮点,但是此项目至今没有开工建设。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制于文物保护项目建设规划层层审批,如今双墩王陵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相关规划更加严格;二是资金投入较大,文保单位开发旅游项目需要解决旅游服务和文物保护双重难题,建设标准很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二)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我市城区历史文化产品配套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旅游线路服务需求。部分旅游景区(景点)仍然停留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阶段,接待服务严重滞后,甚至尚未对游客开放。比如双墩王陵目前仍未对游客开放,游客很难进入王陵区。旅游标识牌和导览牌严重不足,游客难以找到部分景区(景点),比如位于开发区的东都城遗址根本没有具体位置标识。另外,历史文化旅游交通建设也严重滞后,旅游客运专线尚未开通,通往双墩王陵等景区的旅游道路目前仍是农村道路标准。

(三)历史文化旅游氛围不浓。六安简称“皋城”,但是皋城的历史文化品质一直没有生动展现给游客。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缺少地方文化元素。皋陶文化方面,主城区内除了皋陶墓等景点外,皋陶文化载体相对较少。城市道路、公园等设施展现历史文化非常少,未能展示六安市历史文化旅游区整体形象。六安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不多,甚至不少市民不知道历史文化旅游主要景区。

(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足。不少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惨遭破坏,市区内魁星阁、六安大戏院等建筑被拆除,历史文化韵味大减。被誉为“六安古八景”之一的龙穴山被当作石料厂进行开采,目前仅剩下半座龙穴山,恢复原貌难度较大。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双墩王陵、中华皋陶文化园等项目是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核心景区,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体打造。加快推进双墩王陵相关规划,启动项目建设。把双墩王陵打造成汉代文化遗址公园。同时在周边配套汉文化综合旅游项目,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汉文化旅游区。

(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旅游道路,加快双墩王陵等景区道路升级改造。完善历史文化旅游专线标识系统建设,并启动电子旅游导览服务。做好全市汽车(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旅游服务功能的建设,并强化宣传功能。加快推进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建设,美化旅游环境。开通历史文化旅游公交专线,串连市区各旅游景区,推动旅行社等企业大力推介城区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三)营造城区文化旅游氛围。积极培育我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氛围。在市政建设方面增加历史文化元素设施,增设皋陶和楚汉文化等相关雕塑,以文化名词命名道路、建筑等设施。将历史文化元素以符号化的形式展现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举办历史文化活动,隆重开展皋陶公祭等相关活动,组织举办皖西民俗风情艺术节、汉服文化节等旅游文化活动,借助重大活动的影响力宣传造势。注重历史文化教育,组织编写地方教材,在我市中小学校园普及皖西历史文化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汉文化学习体验相关活动,营造学习传播皖西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古建筑、遗迹遗址、文物、古迹和古墓群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依托文化资源编制旅游规划,突出文化优势谋划旅游项目。大力支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密切关注庐剧、民歌、剪纸、灯会等文化项目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创新发展,做好文化传承工作,扩大旅游文化影响力。


六安市政协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协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政协”及所属内设机构的各类形式稿件,版权均属六安市政协机关所有,任何第三方如需链接转载的,请注明摘自“六安市政协网站”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上述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任何第三方如需使用本网转载稿,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载发后10日内进行。